<del id="ny9go"><div id="ny9go"></div></del>
<sup id="ny9go"><big id="ny9go"></big></sup><button id="ny9go"></button>
<sup id="ny9go"></sup><sup id="ny9go"><table id="ny9go"></table></sup>
<samp id="ny9go"></samp>
<sup id="ny9go"><table id="ny9go"></table></sup><var id="ny9go"><option id="ny9go"></option></var><sup id="ny9go"><big id="ny9go"><label id="ny9go"></label></big></sup><samp id="ny9go"><legend id="ny9go"></legend></samp>
<samp id="ny9go"><legend id="ny9go"></legend></samp>
<samp id="ny9go"><em id="ny9go"></em></samp>
<button id="ny9go"></button>
<samp id="ny9go"></samp>
<sup id="ny9go"><table id="ny9go"><del id="ny9go"></del></table></sup><delect id="ny9go"><legend id="ny9go"></legend></delect>
<button id="ny9go"><big id="ny9go"><label id="ny9go"></label></big></button>
<samp id="ny9go"><em id="ny9go"></em></samp><sup id="ny9go"><table id="ny9go"></table></sup>
信息資訊
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質量強市建設的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0-09-08

為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助力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質量強市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魯發〔2018〕28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主線,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強力推進質量強市戰略,全面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以質量提升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加快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樹立質量第一的價值導向,將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圍繞質量和效益定目標、出政策、上項目,更加注重企業效益、民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握好速度和質量的平衡,以質量提升對沖速度放緩,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2.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高端高質高效發展方向,突出產業發展前沿和優勢領域,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促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推動產業邁上中高端水平。支持企業開發綠色產品,推行生態設計,顯著提升產品節能環保低碳水平,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

3.堅持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充分發揮企業質量主體作用,激發企業以質量提升促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釋放企業質量提升潛能。充分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創新政府質量監管,推進質量社會共治,以深化改革促進質量發展,以法治建設保障質量發展,營造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

4.堅持目標引領,質量共享。注重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聚焦解決質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問題,補齊質量發展短板,破除質量發展瓶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民生福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提高供給質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供給質量明顯改善,質量總體水平顯著提升,質量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促進經濟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增強,創新能力更加突出、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品牌效應更加明顯,以技術、標準、質量、品牌、服務為核心的質量競爭優勢逐步顯現,形成一批占據產業鏈中高端的百億級企業、千億級產業,創建成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到2030年,各項質量指標走在全省前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城市質量高地基本建成,新舊動能轉換率先在全國形成示范,率先建成質量強市。

1.質量總體水平明顯提升。產業、產品、工程、服務、環境“五大質量”統籌發展、協調發展、量質齊升。質量競爭型產業比重逐步提高,質量發展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強化;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產品質量穩步提升,質量安全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工程質量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質量水平明顯提高;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民生保障、社會服務功能明顯增強;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產業質量優勢更加突出。到2020年,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量子科技、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產業金融、現代物流、醫療康養、文化旅游、科技服務十大產業質量水平大幅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實現價值鏈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質量效益特征更加明顯,以技術、技能、知識等為要素的質量競爭型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十大產業全部具備千億級產業發展能力。其中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達到5000億級,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達到2000億級。

產品質量明顯提升。到2020年,全市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7%以上,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90以上;農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食品安全評價性監測合格率達到97%以上,食品相關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達到85%以上。

工程質量明顯增強。到2020年,建設工程質量水平全面提升,重點工程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大中型建設工程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穩定在100%。全市建筑業總產值力爭突破3000億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8%以上。

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到2020年,生產性服務業顧客滿意度達到90%以上,生活性服務業顧客滿意度達到85%以上,基本實現服務質量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品牌化,骨干服務企業和重點服務項目的服務質量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平。

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空氣質量持續好轉,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城市雙修”取得階段性成果,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實現經濟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雙贏,基本形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生態環境格局。

2.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品牌建設基礎進一步夯實,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數量顯著增加,品牌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品牌價值和效應明顯提升,形成一批擁有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濟南制造”“濟南建造”“濟南設計”“濟南服務”和“濟南環境”展現出安全誠信優質的新形象。

3.質量技術基礎建設更加扎實。質量技術基礎更加穩固,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進一步強化。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基礎設施系統完整、高效運行,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對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社會治理的支撐更加有力。

4.泉城特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新動能主導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全要素生產率顯著提高,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健全,現代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穩固,先進制造業更加發達,服務業更加完善,區域和城鄉發展格局更加平衡,技術進步在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基本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經濟模式。

二、全面提升質量水平

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和百姓關注的熱點,聚焦農業農村、食品藥品、制造業、數字經濟、消費品、工程、服務等重點行業、領域,開展質量提升“十大專項行動”。

(一)開展農業農村發展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加快“一圈、兩帶、三區”農業經濟板塊發展,重點建設糧食、蔬菜、漁業、畜禽、特色產業五大功能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濟南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在更高標準、更高層次上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唱響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主旋律,奮力爭創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會標桿。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抓好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狠抓農業農村提升行動,讓泉城鄉村美起來。提升農產品源頭治理水平。探索建立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建立健全農資監管、產品追溯和監測數據“三大平臺”,構建生產源頭可控、經營流向可尋、使用記錄可查、管理全程可視的現代化數據監管模式,建立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抓好耕地質量提升計劃,實施農業良種工程和節水節肥節藥節力工程,推廣生物農藥、高效低毒農藥,發展綠色產品,增加綠色優質糧油供給;建立完善水產品產地環境監測等監管機制,大力推進畜禽養殖企業標準化改造。推進涉農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農業“新六產”,促進農林牧漁業與加工、流通、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鼓勵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到2020年,打造5個鄉村旅游集群片區和20個鄉村旅游園區,鄉村旅游綜合收入達到350億元,培育60個年產值過億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超過70%。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依托平陰玫瑰、章丘大蔥、歷城草莓、長清壽茶、曲堤黃瓜、商河花卉、高官甜瓜、龍山小米、南山核桃、農高種業十大特色產業基礎,創建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實施產業振興十大行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整體水平。到2021年,十大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到100萬畝,成為綜合產值過千億元的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35∶1,形成“十業育十園、十特帶百千”的發展新格局。推進農業品牌化建設。扶持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到2020年,“三品一標”產品達到1200個,培育農業知名區域公用品牌10個,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農業品牌20個,開展“十佳最受歡迎品牌農產品”等選樹活動,支持平陰縣創建“全國平陰玫瑰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實施產業融合示范園工程。到2020年,扶持建設100個現代農業園區或農業綜合體,土地托管服務面積達到130萬畝,全市農業適度規?;洜I率達到50%以上,建成3個省級“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全部涉農區縣創建成為省級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區)。(市農業局牽頭,市委農辦、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水務局、市質監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二)開展食品藥品質量提升專項行動。以“食安濟南”建設為統領,積極推進落實“四個最嚴”和“四有兩責”,以最強監管維護市場秩序,以最嚴執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加強食品生產質量監管。加大高風險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監管力度,持續開展食品添加劑使用“對標規范”行動,降低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問題發生率。強化餐飲質量安全監管。積極爭創國家鉆級酒家品牌,鼓勵大型和連鎖餐飲企業、中央廚房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采用先進管理方式,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提高餐飲服務水平。加強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實施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確保醫療器械的安全、有效,在藥品零售連鎖企業推進遠程電子處方工作,督促藥品生產、批發企業全部建立藥品追溯體系。促進食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建設一批食品及食用農產品產業聚集區、園區,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打造一批具有濟南地域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食品藥品放心品牌和單位。開展食藥質量提升行動。實施基層基礎能力提升、食用農產品市場監管提升、餐飲質量安全提升、檢驗檢測能力提升、“食安濟南”品牌提升、藥品醫療器械質量監管提升“六大工程”,打造“放心食藥+”品牌,全面提升食品藥品安全治理水平。到2020年,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成果持續鞏固,規模以上重點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全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和食品攤點登記備案率和監管覆蓋率均達到95%以上;創建3個食品生產示范基地、66家食品生產示范企業、570家流通示范單位、75家餐飲服務示范單位、33個餐飲服務示范街(區)、20家國家鉆級酒家。所有區縣創建成為省級食品安全先進縣(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牽頭,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三)開展制造業質量提升專項行動。以爭創“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為抓手,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濟南行動計劃》,強力推進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大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基因技術、軍民融合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突破。著力提升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產業質量水平。充分發揮中國重汽集團、濟南二機床、濟南軌道交通裝備、濟南重工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以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為核心,推動智能制造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零部件研發,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動形成高端制造產業鏈。2018年全市新增數字化工廠(車間)50家。著力提升生物醫藥產業質量水平。圍繞“大健康、新醫藥”戰略定位,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醫療裝備、抗衰醫美、健康養生等產業領域,培育壯大一批研發能力強、產品技術含量高、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生物醫藥龍頭骨干企業;發揮齊魯制藥、力諾藥業、山東福膠、山東福瑞達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鼓勵企業開展自主創新、技術引進和國際合作,進一步擴大規模、增強實力;依托銀豐集團在干細胞應用、低溫冷凍、基因檢測領域技術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制藥創新基地;立足山東、輻射全國、面向世界,建設在國內國際領先的一流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打造一個嶄新的“產城融合”發展典范;依托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和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加快建設“生命科學城”,形成集科技研發、中試孵化、產業園區于一體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著力提升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質量水平。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新材料產業2018年“折子工程”和全省新材料產業“1351”工程,立足重點企業和石墨烯、半導體晶體材料、膜材料、特種功能材料等重點產品,形成一批典型應用示范成果,不斷提升新材料產業競爭力;開展燃料電池大規模應用及產業化試點,打造以中國重汽集團投資建設的氫動能汽車產業園項目、世能氫電公司投資建設的氫燃料電池項目為龍頭的“中國氫谷”;加快圣泉集團石墨烯特色資源高質化利用,打造石墨烯研發生產基地;加快光電子產業發展,建設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和光電子產業基地,推動我市激光產業向千億級邁進。(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發改委、市質監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四)開展數字經濟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制定實施數字經濟發展行動計劃。以數字經濟產業化和產業經濟數字化為主攻方向,加快中國軟件名城提檔升級,構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智慧化、協同化、產業化的數字經濟新業態,爭創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推進實施數創公社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濟南大數據產業基地、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智能終端產業園等載體建設,著力突破網絡通信、高端服務器等核心關鍵技術,積極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虛擬現實、北斗衛星等新興產業,不斷提升數字經濟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制定實施工業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先進制造”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和安全三大功能體系,著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升級,支持企業人工智能研發、生產和應用,鼓勵實施“機器換人”行動,以智能制造推動工業經濟向數據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轉變。大力培育云動能。加快企業上云步伐,推進企業上云的深度和廣度,不斷豐富云計算產品和服務供給。2018年確保新增上云企業4000家以上,打造一批國內領先的上云標桿企業,打造云計算應用示范區和產業發展新高地。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加快“6+N”智慧應用專題開發建設進度,建設城市大數據平臺,推進政務數據開放與共享,促進數字智慧應用技術與城市各領域的深度融合,以智慧政務建設推動智慧民生服務和智慧產業發展。加強電信基礎設施建設?;I備5G移動通信站址布局,協調電信運營企業建成濟南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五)開展消費品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深入實施《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推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緊緊圍繞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產品、家居裝飾裝修產品、服裝服飾產品、婦幼老年及殘疾人用品、化妝品和日用化學品、成品油、文教體育休閑用品、傳統文化產品、食品及相關產品等重點領域,在生產、流通等重點環節集中發力、久久為功,打好消費品質量提升攻堅戰。推動企業發展個性定制、規模定制、高端定制,推進產品供給向“產品+服務”轉變。指導幫助消費品生產企業發現和解決產品質量提升的制約因素,全面開展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主要消費品質量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推進消費結構升級,擴大消費規模,提振消費需求,增強消費能力和消費愿望,營造安全、放心、便捷的消費環境,促進高質量消費。(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六)開展工程質量提升專項行動。突出建筑工程質量安全。以保障工程質量安全為核心,深化監管方式改革,推動建造方式創新,著力提升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創新發展、轉型發展、持續發展。提升建筑設計水平。全面落實適用、經濟、安全、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筑方針,塑造既體現時代風貌又注重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建筑設計產品。試點推行工程總承包制度。研究制定工程總承包試點項目管理辦法,創新完善招標投標、施工圖審查、質量安全監督、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備案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深入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以獲批認定第一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為契機,嚴格落實裝配式建筑建設要求,到2020年,市內七區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30%以上。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建立完善綠色建筑推進機制,強化產業規劃和空間規劃引領,加速綠色企業集聚,推廣普及智能化應用,打造綠色建筑產業園和智慧住居示范區。強化交通基礎設施支撐。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研究制定城市內環、中環、外環“三環十二射”交通網絡規劃,全方位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綜合運輸體系提級擴容,加快“米”字形高鐵網建設,啟動濟鄭、濟濱、濟萊等高速鐵路建設,加密延長中歐班列,開行中亞班列,支持濟南機場擴建。加大工程質量管理力度。圍繞“落實主體責任”和“強化政府監管”兩個重點,建立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承諾和竣工后永久性標牌制度,保證工程質量的可追溯性;持續開展工程質量常見問題專項治理,落實施工圖審查政府購買服務制度,開展監理單位向政府報告質量監理情況試點工作,逐步建立工程質量缺陷鑒定評估機制,不斷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監督隊伍建設,著力構建質量安全提升長效機制。(市城鄉建設委、市規劃局、市城鄉交通運輸委、市城鄉水務局等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七)開展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突出省會優勢,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化,打造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服務經濟強市。著力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以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為目標,大力發展金融、物流、科研服務、創意設計、檢驗檢測、中介服務、人力資源等生產性服務業,推進區域性生產要素市場建設,引導制造企業加快服務環節專業化分離和外包。著力提升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以增進人民福祉為目標,大力發展文化、旅游、體育、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豐富商貿流通品牌檔次,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著力培育新興服務業。加快布局共享經濟、無人商店等新業態,培植互聯網餐飲、智慧家居、品質家政等新熱點,打造高端消費新高地。著力建設旅游名城。加大“泉城濟南”旅游目的地品牌推廣力度,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為抓手,加快推進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設。2018年計劃接待國內外游客7930萬人次,同比增長88%;實現旅游消費總額1080億元,同比增長12%,文化旅游業邁入千億級產業行列。著力提升商務服務質量。以傳統商業轉型升級為契機,抓住“顧客滿意度”這個關鍵環節,以重點行業、企業以及商業街為突破口,繼續在百貨零售、連鎖超市、賓館飯店、菜市場等行業,開展提升商業服務質量和水平活動。著力擦亮服務品牌。加快推進“老字號”發展、5A級景區創建、5A級物流企業創建等工作,進一步擴大12345市民服務熱線、溫暖人社、陽光大姐等服務標準化品牌影響力,推動我市服務業向高端化發展。(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衛生計生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體育局、市旅游發展委、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金融辦、12345市民服務熱線辦公室等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八)開展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開展城市提升工程“十大行動”,持續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讓城市管理更精細、讓城市環境更優美。以更大的力度治山,自2018年起,利用3年時間改造山體72座,綠化提升面積2萬畝,其中綠化提升山體62座、綠化提升面積1.86萬畝,新建山體公園10處、綠化提升面積1350畝,同時,在已完成綠化提升山體中再建設10處山體公園,實現城區山體綠化全覆蓋。以更大的力度治水,嚴格執行河長制,落實“一河一策”治理措施,全力抓好“水十條”,通過深入開展“秀美河湖”行動,構建“引得進、流得暢、蓄得住、排得出”的河湖水網生態體系;嚴格控采地下水,確保泉水持續噴涌,讓城市更加靈動秀美。到2020年,黃河、小清河、徒駭河等省控以上重點河流水質基本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省控重點河湖水功能區水質達標80%以上,全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總體建設目標。以更大的力度治土,加大土壤面源污染治理,推進農用地分類分級管理,堅決守住土壤環境質量底線,讓土地變得更干凈。以更大的力度建綠,深入實施城市“雙修”工程,加大裸露土地治理力度,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25%以上。深化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低碳城市、氣候適應型城市等試點創建工作,努力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走在前列。(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水務局、市林業和城鄉綠化局、市農業局、市城管局、市氣象局等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九)開展政務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務實開放的“十最”政務環境和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建設責任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進一步發揮12345市民服務熱線作用,把政府決策過程變為匯聚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過程。建設法治政府,認真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切實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強化政務公開,規范公共資源交易和政府采購,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設高效政府,政府要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務,實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不論“見面不見面”“跑腿不跑腿”“線上線下”,都要實現“一次辦成”。建設服務標準化政府,落實我市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工作方案,把標準化理念和方法融入政府治理之中,指導推動市、區縣、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政務服務標準化工作,探索建立權力運行監督標準化體系,促進政府管理更加科學和市場監管更加規范有序。(市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建設工程項目“多測合一”工作推進小組辦公室、市推行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多評合一”工作推進小組辦公室、市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公室、12345市民服務熱線辦公室等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十)開展品牌建設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大力實施“名企名牌名家”工程,狠抓重點企業提升行動,壯大一批龍頭企業,樹立一批質量品牌標桿,打造一批國際、國內知名的濟南品牌,讓泉城企業強起來。引導企業積極申報中國質量獎、省長質量獎、山東名牌、“老字號”、5A級景區、5A級物流企業、質量提升*********示范區等品牌,深入開展馳名商標、名牌認定工作。實施質量品牌“萬千百十”提升工程,樹立企業、行業和區域標桿,推動企業實施品牌戰略,走品牌發展之路。加強高端品牌的廣告策劃和宣傳推廣,在主要國家和重要新興市場舉辦濟南品牌展覽推介和宣傳活動,提升濟南品牌形象,推動濟南本土品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強化品牌保護,建立健全品牌保護機制,堅持品牌建設與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加大對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違法行為,切實保護品牌企業合法權益。(市質監局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城鄉建設委、市科技局、市旅游發展委、市商務局、市工商局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三、打造質量示范高地


聚焦“四個中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三項重大工程,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打造高質量發展“三個示范”,爭當領先、領跑的排頭兵,為全省、全國提供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一)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四個中心”建設,打造現代化經濟體系示范。深入實施“四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綱要,把總部經濟、產融結合、打造“內陸港”、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發力“四個中心”建設的突破口,在2017年實現“兩年有看頭”的基礎上,2018年實現“三年有突破”。在此基礎上,再經過三年艱苦努力,基本確立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地位,形成代表山東水平、輻射周邊城市、帶動區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市發改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金融辦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二)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打造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示范。按照《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要求,圍繞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發展“四新”、促進“四化”、實現“四提”的戰略路徑,制定實施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體規劃,實施北跨東延、攜河發展,加速打造產業發展新優勢,在黃河沿岸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規劃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打造京滬之間創新創業新高地、質量發展新高地和總部經濟新高地。(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三)高標準高質量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打造質量強市示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個轉變”的重要論述,圍繞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目標,進一步弘揚“匠心鑄就·品質泉城”的城市質量精神,全面提升產業質量、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邁入“質量時代”。力爭到2020年創建成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市質量強市及品牌戰略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市發改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城鄉建設委、市城鄉交通運輸委、市商務局、市農業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旅游發展委、市環保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濟南海關現場業務處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四、破除質量提升瓶頸

堅持問題導向、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實施“一企一策”,綜合采取“十二項措施”,逐行業、逐企業打破影響質量提升的瓶頸。

(一)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全力推進實施標準化戰略,深入開展“標準化+”行動。以標準化引領新經濟發展壯大,用“高標準”提升產品質量,用“活標準”提升服務質量,用“嚴標準”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用“暖標準”提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質量。緊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要求,加快新興領域標準制定,助力創新創業;依靠標準硬約束淘汰落后產能,為新動能發展釋放更多資源和空間。推動標準化與“中國制造2025”深度融合,滿足柔性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等需要。盡快研究制定我市“標準化+”發展規劃,引導并推動我市企業制定和采用先進的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深入開展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以標準的全面提升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市質監局牽頭,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二)提升質量創新能力。以創新型城市建設為統領,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金服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攻關、成果轉化的主體。支持企業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聯合實施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實施工業強基行動,加快重點突破和示范應用。實施企業創新百強工程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推進新一輪高水平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山東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計劃。實施企業創新創業協同行動,支持大型企業開放供應鏈資源和市場渠道,促進大中小微企業融通發展。堅持產業跨界與技術融合“兩條路徑”,著力提高“四新”滲透力,深度推進兩化融合、產城融合、軍民融合,推動工業“接一連三、雙向延伸”。創新質量管理模式,引入社會力量,推進社會共治,支持浪潮集團提供的“質量鏈”在濟南落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著力打造一批引領全球行業技術發展、擁有高端品牌產品的國際領軍企業,壯大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較強的骨干企業,培育一批市場潛力大、跳躍式發展的“獨角獸”“瞪羚”企業。(市科技局、市質監局牽頭,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三)深入開展質量攻關。圍繞重點行業,開展質量狀況調查,組織質量會診,找準行業通病、質量短板,研究制定解決方案。開展重點行業工藝優化行動,支持企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對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用好財政科技資金,每年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攻克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市質監局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四)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質量體系建設,推廣先進精益生產管理。鼓勵引導企業引入咨詢、顧問服務,加強研發、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人力資源等方面精細化管理,減少物質消耗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推行“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促進精益管理、風險管控、供應鏈協同和市場快速響應。(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五)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加快檢驗檢測技術保障體系建設,打造檢驗檢測資源共享平臺,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建立健全科學、公正、權威的第三方檢驗檢測體系。提升質量技術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充分發揮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技術基礎在質量控制和質量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為質量信息采集、追溯、分析、處理、動態監管、風險預警和質量信用管理發揮效能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支撐。創新“互聯網+質量服務”“互聯網+檢驗檢測”服務模式,開展“一站式”全方位質量技術服務?;I備建設濟南國際醫學計量檢測中心、高端裝備計量測試中心,支持云計算、量子通信等檢測能力建設,滿足我市先導產業發展技術需要,進一步提升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支持檢驗檢測機構建設省級、*********實驗室,開展高端檢驗和測量,支持企業在高端裝備、精細化工、輕工機械等領域爭創“山東省工業計量標桿示范單位”,支持檢驗檢測機構開拓省內外市場,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做大我市檢驗檢測“蛋糕”,提升“濟南檢測”影響力。(市質監局牽頭,市農業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濟南海關現場業務處等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六)提升質量人才素質。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著力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社會氛圍;充分發揮企業家示范帶動作用,引導企業家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斗、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誠信守約、履行責任、勇于擔當、服務社會;研究制定我市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的意見,促進企業家成長。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鼓勵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增強生產服務一線崗位對勞動者的吸引力,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崗位練兵和質量標兵等活動,鼓勵企業員工學習新知識、鉆研新技術、使用新方法,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用足用好現有人才政策,落實“人才新政30條”“高校20條”“教育人才30條”等政策措施,抓好泉城“5150”人才、泉城產業領軍人才、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等重點引才工程,吸引更多的質量精英建功立業。強化質量教育與培訓,適應新時代質量標準人才培育儲備需求,在高校開展標準化工程專業教育,加強質量標準知識普及;每年組織市直有關部門(單位)分管質量工作的負責人及工作人員到國內知名院校進行質量培訓,提升我市質量管理人才整體素質。(市質監局牽頭,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七)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山東省域征信服務平臺、濟南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濟南市事中事后監管服務平臺等載體作用,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和誠信檔案,對企業實施分類、動態監管。推動企業發布《企業質量信用報告》,推進企業質量信用評價工作。開展多部門、跨地區質量信用聯合懲戒,營造“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的社會環境,打造“誠信濟南”。(市城鄉建設委、市商務局、市旅游發展委、市環保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發改委、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營業管理部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八)優化質量發展環境。以商事制度改革為抓手,放寬市場準入、創新市場監管,完善促進質量發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著力營造寬松平等的準入環境、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革除與審批發證等相關聯的尋租權力和不當利益,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完善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機制,通過健全消費組織監督、社會群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等機制,動員和依靠全社會廣泛參與消費維權。大力開展群眾性質量活動,深入開展“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5·10”中國品牌日、“5·19”中國旅游日、“5·20”世界計量日、食品安全宣傳周、安全月、質量月、“10·14”世界標準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多角度、全方位調動社會參與質量品牌工作的積極性。加強質量輿論宣傳,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大力宣傳質量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以及質量管理先進典型,不斷提高全社會質量意識,營造人人關心質量、人人重視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良好氛圍。(市質量強市及品牌戰略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質監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九)提高質量監管水平。不斷加強對重大基礎設施、食品藥品、重要工業品、重要消費品、商貿服務、特種設備等涉及民生領域的質量監管,堅決守住質量安全底線。完善質量監管體制,夯實部門監管責任,全面提高質量監管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督促企業落實質量主體責任,嚴把產品生產、流通、消費、進出口以及服務和工程質量關。加強全面質量監管,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質量監管工作機制,確保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質量安全問題。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并將抽查情況、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建立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風險研判、風險預警和風險快速處置機制,構建基于風險管理的閉環監管模式,做到重大質量安全隱患早發現、早研判、早預警、早處置,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質量安全事故。(市質量強市及品牌戰略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市農業局、市城鄉建設委、市城鄉交通運輸委、市環保局、市商務局、市旅游發展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等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十)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深入開展重點產品、重點工程、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和重點市場質量執法,嚴厲打擊危害公共安全、侵犯知識產權、危害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等質量違法和制假售假行為。開展消費品、重要工業品等重點產品的專項打假活動,特別是打擊制售假劣食品藥品、農資等違法犯罪行為。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非法轉包、違法分包、規避招標、圍標串標以及使用劣質建材等影響工程質量的違法行為。加強文化、旅游市場行政執法,開展打擊侵權盜版和“凈網”專項行動,打擊擾亂旅游市場秩序的“黑社”“黑導”“黑車”等違法行為。完善環境監測監察執法體系,健全環境監測網絡,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嚴肅查處壟斷經營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建立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大稽查執法力度,推進跨部門、跨領域綜合執法、聯合執法,全面提升執法水平。(市質量強市及品牌戰略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城鄉建設委、市農業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商務局、市旅游發展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公安局、濟南海關現場業務處等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十一)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堅持對內對外一起開放,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化中德合作,積極對接德國“工業40”,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以大開放引領大發展、構建新格局、形成新優勢。依托園區開展產業鏈招商,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和產業項目,吸引一批配套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推動優勢主導產業集群發展。加快申報國家一類鐵路開放口岸,開辟更多國際航空貨運航線,爭取設立空港保稅物流中心。策劃組織德國濟南周、香港濟南周、跨國公司濟南行等重大活動。(市商務局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投資促進局、濟南海關現場業務處等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十二)強化技術性貿易措施。加強對國外重要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跟蹤、研究、評議,做好預警、咨詢、技術幫扶,提升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能力,促進企業按照更高標準提升質量。(市商務局、市質監局等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五、補齊質量發展短板

立足我市實際,瞄準質量發展的痛點、難點,找準發力點,敢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努力補齊“五個短板”。

(一)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把縣域發展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對癥下藥、精準施策、組合出拳、標本兼治。堅持少取、多予、搞活方針,下大氣力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堅持標準引領、質量提升、品牌帶動,從根本上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把構建特色產業體系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集中精力、聚集財力,引導各方面力量,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競爭實力的產業集群,激發縣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各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認真貫徹落實我市《關于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關于加強各級領導干部聯系服務非公有制企業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進一步為非公有制經濟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建立黨委、政府與非公有制企業溝通的制度化平臺,成立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律服務團隊、政策咨詢團隊、金融助力團隊、人才支持團隊、專家指導團隊、開放引領團隊,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專業、精準、菜單式、全方位服務。建立非公有制企業數據綜合利用平臺、全市非公有制企業新產品新技術信息收集平臺和目錄庫、輕資產科技型企業等新舊動能轉換名錄庫和項目庫,打造濟南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大數據庫,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支撐。認真落實我市關于實施省會民營企業家素質能力培養提升工程的意見精神,力爭利用3—5年時間,培養一支具有戰略思維、長遠眼光、市場意識、創新能力,綜合素質高、社會責任感強、熟悉國內國際經濟運行規則的高素質民營企業家隊伍。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市委統戰部牽頭,市工商聯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三)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全面落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制定實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意見,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融資服務體系和運行監測體系,推進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和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建設。實施“千人千企”質量培訓計劃,每年選擇500家以上中小微企業集中開展質量基礎能力免費培訓,推動中小微企業全面提高質量管理水平。設立中小微企業創新券,用于資助其向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服務機構購買服務和開展研發活動,進一步促進創新創業,盤活優勢科技資源,降低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投入成本,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創新活力,打造富有泉城特色的“雙創”城市示范。大力培育“小微企業之家”公共服務品牌,實施“互聯網+服務”工程,形成“一網、一庫、兩端、一平臺”立體式服務模式,年度服務企業3萬家。突出做好“個轉企、企升規、規改股”各項工作,培育一批擁有極強行業領軍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隱形冠軍”以及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效益優的“小巨人”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四)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建立市場化調節產能的長效機制,促進各類要素資源優化配置,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任務,淘汰落后低效產能。按照我市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有關要求,以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為重點,通過完善綜合標準體系、嚴格常態化執法和強制性標準實施等手段,促使一批能耗、環保、安全、技術不達標準和生產不合格產品或淘汰類產能依法依規關停退出。深入推進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開展新一輪化工生產企業評級評價和運輸、倉儲、經營企業評級工作,優化完善化工產業園區布局,有效提升化工產業發展層次和安全水平。(市發改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環保局、市安監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五)深入推進治霾、治堵,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不懈推進治霾攻堅,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十大措施,堅持一企一策,走精細化治霾的路子;堅持集中和分布式供暖相結合,穩妥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工程,鼓勵利用工業余熱,穩步實施“外熱入濟”,因地制宜發展地熱、生物質、太陽能等新能源供熱方式;大力推行企業“藍綠名單”,讓環保信用優秀企業安心生產,對“散亂污”企業堅決予以關閉,倒逼企業轉型升級;運用先進科技手段,加大治理管控力度,2018年全市新建設2000個空氣質量監測微站,對工地揚塵、道路揚塵、機動車尾氣實施精準監測;對高排放老舊柴油車,實施區域限行和鼓勵淘汰;深入貫徹落實我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規定,減少環境污染。持之以恒推進治堵攻堅,堅持標本兼治、建管并舉,統籌推進高速路網、快速路網、城市主次干道、大容量公共交通、慢行系統五大城市交通體系建設,實現出行方式多元化;完善提升公共交通系統,加快軌道交通建設,深化公交改革,完善運行機制,優化公交線網布局,加快主干線路大運量交通通道建設,提高公交分擔率;加密高速路網,加快濟青高速、青蘭高速、濟泰高速、繞城大東環等建設;提升快速路網,推進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順河快速路南延(南外環—南繞城段)等快速路建設;優化主次干道,優化東部城區路網,完成經十一路、鳳岐路、和平路東延等瓶頸路建設改造,提高路網密度,進一步改善交通微循環;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促進智能交通系統建設,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完善城市慢行系統,合理分配路權,推動多種交通工具“零接駁”“零換乘”,讓市民享有更多綠色低碳便捷的出行方式。(市環保局、市城鄉建設委、市城鄉交通運輸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等單位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六、政策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質量工作的領導,落實一崗雙責,進一步明確各級黨委、政府、部門和黨政領導干部的質量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市、區縣兩級質量發展工作綜合協調推進機制,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質量工作格局。各級各部門要將質量提升和質量強市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統籌推進全市各領域質量提升和質量發展工作。

(二)強化政策支持。制定完善土地、財稅、人才培養等促進質量發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推動產業政策、資金政策、土地政策等統籌協調,建立健全質量發展經費保障機制。重點在技術改造、工藝改進、創新研發、標準體系建設、質量監督抽查、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風險監測體系建設等方面強化政策和資金支持。實施結構性減稅,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和股權激勵、稅收優惠等政策。深化營改增工作,打通增值稅抵扣鏈條,增強企業經營活力。用足用活用好現有支持政策,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的激勵效應、疊加效應,全力服務經濟發展大局。

(三)嚴格督導考核。落實區縣屬地管理責任、監管部門監督檢查責任、主管部門行業管理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將質量提升、質量強市建設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和政府質量工作考核,加大督查力度,強化考核評價,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推動形成履職盡責、失職追責的良好局面。

各區縣和有關部門(單位)要認真落實本實施方案精神,抓緊細化推動質量提升的具體政策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和時間進度要求,確保各項工作舉措和要求落實到位。

国产普通话刺激视频在线播放_高清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_99精品国产在现线免费_俺也去五月天深爱五月